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适老版
微信公众号
抖音

首页 健康要闻

王贺胜:我国疾控体系建设实现五个“更加”

信息来源:行政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3-11 17:26:32 浏览量:863次

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在京举行,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主要负责人就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医疗疾控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会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介绍了我国疾控体系建设取得的新变化,以及传染病防控的显著成效。

图片

图片

五个“更加”

呈现疾控体系建设新变化

国家疾控局成立以来,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提请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坚持和加强党对疾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系统重塑、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具体成效如下。

一是监测预警更加灵敏。我国从健全制度机制、拓展监测渠道、规范评估预警、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拓展形成了哨点医院监测、病毒变异监测、城市污水监测等10个子系统,强化了部门间信息通报和数据共享。

二是应急处置更加有效。目前,全国建成了20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不管哪个地方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都能第一时间派出国家队支援。国家疾控局还将新建5支国家队,并且在全国所有市、县建设基层应急小分队。

三是技术手段更加先进。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和信息技术,提升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5天缩短到了4个小时。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所有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都具备了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的能力。我国还建立了全国电话流调系统,启用“95120”专用流调号码,有效提升了流调工作的效率。

四是综合监督更加有力。持续加强卫生健康综合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基层执法信息化水平,推进实现智能化监管,不断提升监督执法能力。开展了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去年,全国累计开展了监督检查430万次,及时查处违法行为,有效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

五是科普宣教更加接地气。持续开展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结合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及时主动发布指引指南和健康提示,组织专家宣传解读,有效回应社会关切,推动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国家疾控局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筑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切实为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三个“一批”

展现传染病防控新成效

疾控系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疾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推动传染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消除了一批。继消灭天花、消除丝虫病、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之后,2021年我国又消除了疟疾,结束了这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传染病肆虐千年的历史。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疟疾感染病例由1940年的3000万减少至零,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二是控制了一批。目前,艾滋病、结核病、乙肝、丙肝、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都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降低了一批。麻疹、乙脑、流脑等疫苗可预防的多种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应清醒地意识到,新发突发传染病发生风险仍然持续存在,巩固传染病防控成效的任务仍然艰巨,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国家疾控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不断总结经验,完善防控体系,优化防控策略,巩固提升防控成效,最大程度降低传染病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个方面

应对“X疾病”流行

当前,国际社会对“X疾病”高度关注,由“X疾病”引发全球大流行的风险在持续增加。所谓“X疾病”,并不代表某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由未知病原体引发可能导致全球大流行的传染病。王贺胜表示,虽然“X疾病”的发生很难避免,但由此引发的大流行是可以防范和应对的。

对此,国家疾控局将从五个方面着手,以准备工作的确定性,应对传染病大流行的不确定性: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平急转换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体系,提升早发现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建立健全科学防控体系,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五是建立健全群防群控体系,全面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和疾病防控能力水平。

接下来,我国将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推动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大流行条约》缔结和《国际卫生条例(2005)》修订,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信息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