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规范的修足、纹身或扎耳孔,一次无意的公用剃须刀或牙具,一次与未知感染状况者的性行为,都可能让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及早筛查,如未感染则接种疫苗,已感染则定期复查和规范诊治,让自己远离乙肝。
“数”说乙肝,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估计,截至2022年,全球约有2.54亿人为慢性乙型感染病毒(HBV)感染者,HBsAg流行率为3.3%。2022年全球有123万的HBV新发感染病例,110万的HBV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 2020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69岁人群HBsAg流行率估计为5.86%。估计慢性HBV感染者约7500万。每年有90万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30万患者发展为肝癌。 2016年5月,第69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危害。核心目标包括:基于2015年的基线数据,到2030年实现HBV新发感染率减少90%,相关死亡率减少65%,并确保乙型肝炎的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达到90%和80%。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目前,我国的乙肝诊断率仅为24%,治疗率也仅有15%。这一数据反映出我们在提高乙肝筛查和治疗水平方面仍有艰难的路要走。 及早筛查,揪住“隐形杀手” HBV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HBV可在环境表面保持传染性至少7天。未获得有效免疫的人群对HBV都具有易感性。其中感染乙肝的高危人群为: 1、经常接触乙肝患者或HBsAg阳性者的人员,如:医务人员、护工; 2、经常接触他人血液或血制品人员,如:检验人员; 3、自身有伤口并接触过他人血液,如:如警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双方均有伤口的打架斗殴者等; 4、家人(尤其是配偶、父母)有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5、在不规范的诊所进行过注射、手术、口腔诊疗等; 6、使用过未经严格消毒器械或在不规范场所进行修足、纹身、扎耳孔等; 7、与他人共用过剃须刀和牙具等; 8、有静脉注射吸毒史者; 9、有男性同性行为者; 10、与未知感染状况者发生性关系、或有多个性伴侣者; 11、使用过未经严格筛查和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者。 乙肝患者有一大部分是属于携带状态或者是慢性乙肝,约60-70%没有症状。所以,一般不能从外表判断是否是感染者,HBV也被称为“隐形杀手”,唯有检测方能确诊。 近期,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促进消除病毒性肝炎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成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筛查、检测及管理专家建议》。其中筛查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1、成人(特别是2002年前出生的人群)应尽早进行HBV感染筛查,一生至少筛查1次。 2、育龄期女性无论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和曾筛查过HBV感染,每次妊娠时,均应尽早检测HBV标志物。 3、所有高危人群不管年龄如何,均应检测HBV标志物。 4、对持续暴露高危因素的易感人群,应定期检测HBV标志物。 5、对所有愿意筛查者,可进行HBV感染筛查。 6、对医疗机构就诊或社区筛查发现的乙肝患者,应督促其家人进行HBV标志物检测。 除上述建议外,对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应排除HBV感染。糖尿病患者感染HBV,肝脏疾病进展快,也应该进行检测。筛查时,应检测HBsAg、抗-HBs、抗-HBc 3项HBV标志物。 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建立免疫屏障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根据2022年的数据,我国12月龄内儿童的乙肝疫苗3针全程接种率多年均保持在96%以上。而成人乙肝疫苗的接种率相对较低。例如据报道河北省18~60岁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仅为14.7%,宁波市有约半数的成人未完成接种。 成人接种乙肝疫苗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自身感染HBV的风险,进一步降低HBV的总体感染率,减少乙肝相关的并发症和死亡,而且育龄期女性还能够减少母婴传播HBV的机会。因此,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是消除乙肝的重要措施之一。HBsAg、抗-HBs和抗-HBc 3项标志物均阴性者,应接种乙肝疫苗。 近期,中华预防医学会促进消除病毒性肝炎工作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还联合发布了《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主要内容如下: 1、所有18~59岁无乙肝疫苗接种史和HBV感染史者应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程序为0,1,6月接种3针。 2、有感染HBV高风险因素的≥60岁成人应接种乙肝疫苗。 3、无感染HBV高风险因素的≥60岁成人可接种乙肝疫苗。 4、成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前可不筛查HBV相关指标。对已知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者,无需再接种。 5、一般人群在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可不检测抗-HBs。但对高危人群,应在接种最后1剂后1~2月检测抗-HBs,如抗-HBs<10mIU/mL,应再接种3剂20μg乙肝疫苗,或1剂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并于完成第2次接种程序后1~2月检测血清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剂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6、一般成人在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无需加强免疫。但对于持续暴露高危因素(如血液透析)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应每年检测抗-HBs,如抗-HBs降至10mIU/mL以下,可加强免疫。 7、成人接种乙肝疫苗最好用同品种疫苗,如首剂接种的乙肝疫苗种类不详或同品种疫苗短缺,则第2或第3剂可用其他疫苗。 8、对于未按程序完成全程免疫者,应尽快补齐未接种剂次,无需重新开始接种。第2剂与首剂接种至少间隔4周,第3剂与第2剂至少间隔8周,与首剂至少间隔16周。 9、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HBV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的肿瘤患者、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病患者、HIV感染者、吸毒人群、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等特殊人群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并增加接种次数或剂量,注射剂次分别为0,1,2,6月,每剂20µg。 10、意外暴露HBV者如接种过乙肝疫苗并有应答者(抗-HBs>10mIU/mL),可不再接种HBIG或乙肝疫苗。如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虽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疫苗接种史不详者,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剂20μg乙肝疫苗,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剂和第3剂20μg乙肝疫苗。 11、对计划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如器官移植手术者等,建议结合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由临床专业人员确定是否接种乙肝疫苗。 规范乙肝诊治,防止病情恶化 急性期的感染,人的免疫功能是正常的,60%~90%可以完全清除病毒。如果病程超过6个月,就会进展到慢性期,治愈非常困难。所以早检测,早治疗尤为重要。进入慢性期就需要定期复查,需要治疗时规范治疗,可以有效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成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筛查、检测及管理专家建议》中指出: 1、HBsAg和抗-HBc阳性,但抗-HBs阴性者为急性或慢性HBV感染,应转诊至医疗机构专科门诊作进一步评估、诊断和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管理,包括肝癌(HCC)监测。 2、HBsAg阴性,但抗-HBc和抗-HBs双阳性或单项抗-HBc阳性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前,应进一步评价HBV再活动风险,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3、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建议每6~12个月随访1次,若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应及时启动治疗。如果有肝硬化或者肝癌家族史的感染者,建议每3~6个月随访1次,包括检测AFP和腹部彩超。
(信息来源:听听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