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两年多来第二次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本轮疫情有何特点??
part 01
特点一,非洲猴痘病例激增,部分区域发现猴痘病毒新毒株
非洲疾控中心2024年8月8日的数据显示,非洲至少有16个国家受到猴痘疫情影响;与2023年同期相比,非洲今年报告的猴痘病例增加了160%。世卫组织数据也显示,今年以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已报告的猴痘病例数超过1.56万例,已超过去年病例总数,其中死亡病例达537例;猴痘病毒新毒株“分支Ib”于2023年9月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出现并迅速传播,目前已蔓延至布隆迪、肯尼亚、卢旺达和乌干达等从未报告过猴痘病例的周边国家,这也成为宣布猴痘疫情再次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
part 02
特点二,猴痘病毒不同分支交织流行,本轮猴痘疫情局面复杂
世卫组织8月12日的分析报告显示,猴痘病毒的不同分支在非洲地区交织流行,且主要传播方式不同、主要感染人群不同,导致疫情局面复杂。一方面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极其邻国主要面临猴痘病毒新毒株“分支Ib”传播风险高,主要影响成年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另一方面刚果民主共和国同时面临猴痘病毒“分支Ia”的传播风险也高,主要影响成年人和儿童,通过多种传播方式持续;此外,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猴痘病毒“分支Ⅱb”在非洲、美洲、欧洲和西太地区仍有病例报告,疫情主要影响男男同性人群,世卫组织认为该风险等级为中等。
part 03
特点三,本轮疫情主要由猴痘病毒“分支I”导致,可引起更严重的疾病
2022年,猴痘疫情主要在男男同性人群之间传播(流行的猴痘病毒为“分支Ⅱb”),主要传播方式为性接触传播,感染者的病死率不到1%。2024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其周边国家流行的猴痘病毒“分支I”,累计病死率达到3.6%;其中病毒“分支Ib”主要影响成人,最初在性工作者群体中蔓延,现已波及其他群体;“分支Ia”主要影响儿童,可通过多种方式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研究中描述了I型猴痘分支的死亡率约为10%,其中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儿童身上。
非洲大陆以外出现新毒株
中新社北京8月16日电 斯德哥尔摩消息:世界卫生组织与瑞典当局15日证实,瑞典已发现非洲大陆以外首例猴痘病毒新毒株感染病例。据路透社报道,瑞典卫生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患者在非洲感染了猴痘病毒新毒株“分支Ib”,目前正在接受治疗。
联合国官网称,瑞典当局目前正在采取标准的公共卫生措施,包括隔离患者和追踪接触者。世卫组织欧洲区负责人克鲁格赞扬瑞典的做法,并再次敦促欧洲和中亚的所有成员国加强监测,以发现猴痘病例,并发布合理的公共卫生建议,加强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
路透社援引公共卫生专家、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伦斯·戈斯汀的话称,欧洲出现病例可能会促使病毒在国际上迅速传播,瑞典出现病例很可能意味着欧洲已有数十例未被发现的病例。
美国“政客”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 Europe)称,与2022年在欧洲及北美地区广泛流行的“分支II”毒株相比,新毒株的发病率更高,死亡率也更高,而且似乎对儿童有更大影响。
面对新的疫情特点,如何做好预防?
※ 密切关注WHO及其他官方卫生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及时了解境外猴痘疫情的最新动态。
※ 中非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其东部邻国(如布隆迪、肯尼亚、卢旺达和乌干达等)存在本轮疫情的高传播风险,而在中非和西非地区存在动物携带猴痘的国家。如非必要尽量避免前往目前已报告有猴痘疫情的非洲国家或其他疫区。
※ 如果必须前往或在这些国家工作或生活,应避免与野生动物无保护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特别是在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或餐饮场所,尽量避免接触或食用来历不明的野生动物。
※在猴痘病例数较多的国家,性接触、特别是男男性接触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应减少或避免多性伴、非固定性伴的性接触。
※ 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清洁双手可以大大减少传播的机会,普通的家用消毒剂足以杀死猴痘病毒。避免与陌生人或可能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尤其是避免与皮肤有病变的人密切接触,可以减少或避免传播。
※ 近期曾有疫区旅行史或接触史人员,要关注自身异常症状,如果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或皮肤出现异常的皮疹或病变,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结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触。
(信息来源:WHO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