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二月,乍暖还寒,昼夜温差较大,加上春节假期即将“归零”,人员流动频繁,疾病传播风险增大。
江西省疾控温馨提示:在防寒保暖的同时需重点关注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禽流感、食源性疾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以及输入性传染病,做好个人防护,守护自身与家人的健康,开启2025学习工作健康年。
呼吸道传染病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腺病毒感染、百日咳、肺结核、水痘等。当前我省呼吸道传染病仍以流感为主,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健康提示
1.接种疫苗。针对疫苗可预防疾病(如流感等),建议按照程序积极接种。无禁忌证的人群建议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针对肺炎支原体、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无特异性疫苗预防疾病,建议做好日常防护以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和传播。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手卫生,勤洗手(遵循“七步洗手法”),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掩口鼻,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口鼻眼等;不随地吐痰;去人群密集场所戴口罩,有助于减少病毒的传播。
3.减少人群聚集,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当发现身边人有呼吸道症状时,应尽量避免与其密切接触,以减少感染风险。
4.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室内通风,定期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病菌在室内传播的风险;注意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身体对抗呼吸道传染病的能力。
5.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及时居家休息,根据病情及时就医治疗,不带病上课或上班。
人感染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是指禽间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偶然突破种属屏障导致人类感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禽类和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环境(如活禽养殖场所、活禽交易市场等)而感染。禽流感病毒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2分钟以上可灭活。我省人感染禽流感处于零星散发态势,春节期间活禽贸易往来频繁,居民活禽消费增多,通过接触或暴露禽类环境的感染动物源性流感的风险增加。
健康提示
1.避免接触病死或不明原因死亡的家禽、野禽,包括不宰杀、不销售、不贩运、不食用。
2.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如有接触应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接触后做好手卫生。尽量不购买活禽,不从活禽市场、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建议购买来自正规渠道、检疫为安全的冰鲜禽类;不将从活禽市场或流动摊贩处购买的活禽与原有家养禽混养。
3.注重安全饮食。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接触过生禽肉、禽蛋的用具做好清洗消毒。
4.当出现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时,应佩戴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自身职业接触史,或发病前的禽类暴露史。尤其是病死禽暴露史,或活禽市场暴露史。
5.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开窗通风,促进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常见的食源性疾病有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细菌性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寄生虫感染(如绦虫、肝吸虫等)。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主要通过食物、水、接触等多种方式传播。
食物中毒
春节假期期间,丰盛的年夜饭被反复加热、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食物中毒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健康提示
1.保持手部卫生,勤洗手是预防关键。餐前、便后、准备食物前和外出回家后,应遵循六步洗手法,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手20秒,以有效预防多种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2.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喝生水、要选用卫生合格的饮用水或喝开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处理加工食材时,要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贝类等海产品时,一定要煮熟煮透再食用;食用瓜果前要洗干净;外出就餐时要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馆。
3.做好清洁与消毒。做好居室的日常清洁和通风,高频接触的表面和卫生间等关键区域定期消毒。当家庭成员出现胃肠炎症状时,应对其排泄物和呕吐物进行规范处理,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呕吐物或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和表面进行彻底消毒;在清理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4.感染者应居家隔离休息,以减少传播风险。在此期间,患者应保持个人卫生,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特别应避免烹饪做饭或照顾其他老人和儿童,应单独用餐和休息。
输入性传染病
随着二月寒假、春节假期的逐步清零,境外旅游和商贸人员返赣、留学生返校,可能进一步加大猴痘、登革热、疟疾等传染病输入风险。
健康提示
1.旅行中加强防护。在国际旅行期间,遵守当地的卫生规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病原体。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2.入境时配合检疫。入境时,积极配合海关等检疫部门的健康申报、体温检测、医学巡查等检疫措施。如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应主动如实申报。
3.旅行后自我监测。入境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
4.关注疫情信息。及时关注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传染病疫情信息,了解输入性传染病的防控动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供稿:应急办、传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