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
适老版
微信公众号
抖音

首页 科普知识

九月健康风险提示

信息来源:行政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9-10 09:26:45 浏览量:258次

进入9月,白露已至,早晚温差逐渐增大,又正值学校、托幼机构开学之际,恰逢中秋佳节,人口流动增大,江西省疾控中心温馨提示要注意防范登革热、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猴痘、钩端螺旋体病以及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登革热

图片7.png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见症状为高热、皮疹、全身疼痛等。我国登革热疫情以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为主。九月份,我省气温较高,仍处于蚊媒活跃期,学生返校、人员流动增加,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

健康提示

1.及时清除蚊媒孳生地。对室内外的积水容器要及时清理,3-5天刷洗水缸、换水一次,并翻盆倒罐,清除花盆、废弃罐子内的积水,避免蚊虫孳生。

2.防止蚊虫叮咬。到户外活动时,要穿好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室内装防蚊纱窗;睡觉时要挂蚊帐等。

3.提高自我就诊意识。前往东南亚国家等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主动提供相关旅游史信息。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图片8.png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以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随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该病夏季高发,多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地带,户外活动作业要注意防范。

健康提示

1.减少暴露。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穿浅色光滑的衣服以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不要穿凉鞋;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

2.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可使用驱避剂(含避蚊胺成分,仅推荐2岁以上人员使用)喷涂皮肤,进行种地、放牧等农业活动前,使用含有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遵循产品说明使用),降低蜱虫叮咬的机会。

3.及时检查。蜱可附着在衣服和宠物上进入室内,进入室内前要仔细检查外套、背包和宠物,发现蜱应及时清除。进入室内前后应对体表蜱常附着的部位进行检查,主要包括手臂下方、耳朵内侧和周围、毛发之内或周边、肚脐内侧、膝盖后侧、腰部、腿根部等。进入室内两小时内淋浴可降低蜱传疾病风险。

4.科学处理。如果被蜱虫叮咬,切不可生拉硬拽或者用其他东西刺激它,以免将蜱的头部口器残留在皮肤内。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蜱,更不能挤破,应用镊子取出。

5.尽早就医。被蜱虫叮咬后的两周内,一旦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可能的蜱虫暴露史。具有咯血、呕血等出血表现者应隔离治疗。

6.整治环境。做好环境整治和家养动物管理,防止人群密集区及生活居住区环境中蜱虫孳生,降低蜱虫密度。

猴痘

图片9.png

猴痘是猴痘病毒导致的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潜伏期通常为6-13天,最长21天。主要通过与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感染。目前无治疗特效药,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有一定保护作用。8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健康提示

1.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与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若意外接触,应用肥皂水或手消毒液进行消毒。

2.避免接触可能携带有猴痘病毒的动物,如啮齿类、灵长类和有袋类动物等,避免捕捉、宰杀野生动物。

3.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尤其要关注儿童的异常症状,必要时及时就医。若近期曾有去过有疫情的国家或者接触过有可疑症状的人员,应密切关注自身异常症状,如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肌肉痛等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自己相关旅居史和接触史。

钩端螺旋体病

图片10.png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一种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鼠类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夏秋季高发,人类在接触了携带钩体的动物,或接触携带钩体动物尿液污染的疫水、土壤、食物后,通过健康或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内,引起感染。

健康提示

1.要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加强带菌家畜的管理,改放养为圈养,防止家畜带菌排泄物污染外界环境,对疑有钩体病的家畜进行隔离和治疗。

2.避免接触疫水:开沟排水、干田作业。不能避免积水作业时需穿长筒胶鞋;设立疫水警示牌。

3.对于屠宰场、肉类加工及家畜饲养场所,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4.在疫区开展钩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大众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加强县、乡、村医务人员宣传教育和诊疗培训,提高一线医务人员对钩体病的关注度和诊治水平。

5.钩体病流行严重地区,参加水稻收割的农民以及参加抗洪抢险人员,必要时提前1个月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或采取预防服药如口服强力霉素。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图片11.png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诺如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传播能力,全人群普遍易感,且感染后免疫保护时间短,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疫情的主要病原体。高发于10月-次年3月,人们常把它称为“冬季呕吐病”,易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引起传播。目前,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新学期开始,正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期,同学们要谨防中招!

健康提示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注意: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2.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喝开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

3.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做好诺如病毒感染的健康教育工作,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倡导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利用多种方式开展诺如病毒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

4.及时隔离患病人员,避免传染他人。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尽量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等近距离接触,分开食宿,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幼儿。

5.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供稿:应急办、传防所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